
別名 | 光復市場 |
---|---|
現址 | 鴨母寮臺南市北區成功路148號 |
經緯度 | 22.999207, 120.204609 |
是否開放 | 是 |
免費進場 | 是 |
開放時間 | 早上午前 休市日不開放(休市日依公告) |
鴨母寮市場的興建時間是在日大正7年(1918),當時稱作「東市場明治町分市場」,因其位置之行政規劃為明治町;終戰後,民國35年(1946)明治町改為光復路(民國36年再改為成功路),因此這市場稱為「光復市場」。
光復市場的建築門面是2樓店鋪,內部是格位,招商熱烈,但是在地人還是習慣喚「鴨母寮」,甚至「鴨母寮市場」的名氣不脛而走遠遠超過「光復市場」,連外地人不免要入境隨俗喚之「鴨母寮」;後來,順應民意再次於民國96年(2005)改回「鴨母寮市場」。
清乾隆15年(1750)附近三老爺街、安祿境街和鴨母寮街的居民集資擴建「三老爺廟」,廟埕前即成了市集,也就是鴨母寮市場的前身。昔日,附近有德慶溪流過(即流經今成功路巷內天下飯店、北區區公所、裕民路一帶),溪流兩側成了養鴨人家放養鴨子游水生活,一度有3個大型養鴨場,相當於鴨子的批發市場,如此景致就彩繪在鴨母寮市場的牆面上,似乎在說明著鴨母寮的名號由來。
民國74年(1985)1月的夜裡,鴨母寮市場遭逢嚴重的祝融之災,一夜大火重創攤商,因當時臺南市政府根本乏力重建,經過協調後,由攤商們集資興建市場建築,每人支付5萬元,日後扣抵攤位租金。於是,鴨母寮市場浴火重生有了新光景,攤位重新規劃,其建築簡樸,平房建築,屋頂採用鐵枝結構,在成功路面者規劃成店舖型,市場內部則是攤位。目前,緊鄰民有一筆市場,共榮共盛,不但是頗佳的採購好去處,亦吸引各地的觀光客前來感受傳統市場的魅力。
分類 | 國家文化記憶庫分類-空間、地域與遷徙 |
---|---|
現況 | 使用中 |
可容納人數 | 42攤 |
電話 | (06)2201031 |
交通方式 | 步行、機車、汽車、公車 |
時間分期 | 日大正7年(1918) |
資料來源 | 陳桂蘭,《臺南府城市場誌》,臺南市政府文化局,2017。 |
關鍵字 |